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又称肌筋膜炎,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分布于其间的感觉神经,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
其痛点较为固定,按压时,一触即发,产生剧痛,并向肢体远处传导,故称为“激痛点”、“激发点”,这是本病特有的临床现象。“激发点”的两个特点:压痛与牵涉痛;激发紧张束带短暂的局部抽搐反应。
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临床诊断标准:(满足5个主要标准和至少1个次要标准,可诊断为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一、主要标准:
1,主诉区域性疼痛。
2,主诉疼痛或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及其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
3,触诊受累的肌筋膜,呈绷紧或索带状感。
4,沿绷紧带状区走行的某一点,有剧烈点状触痛。
5,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区。
二、次要标准
1,压痛点重复出现、主诉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
2,横向抓触或针刺带状区触痛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
3,伸展肌肉或注射触痛点疼痛。
三、肌筋膜疼痛临床表现特点
局部疼痛并向相邻部位牵涉痛,呈隐痛、酸痛、胀痛,可有肌肉紧张、痉挛、索带状感和触及“扳机点”。
1,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
2,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3,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病人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
4,辅助检查:
(1)红外热像图表现为疼痛区域显示高温。
(2)B超显示:疼痛区肌筋膜增厚。
(3)MRI或CT可显示肌肉肥大、萎缩或增厚。
5,其他: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史。
最后小编推荐使用酸碱平泥灸
酸碱平泥疗膏富含高碱性成分,含有获得国家专利的F8因子,帮助机体强化吸收,纠正由慢性病、代谢类疾病的酸性体质。使人体恢复弱碱性体质。维护心脑血管体系,延缓衰老。具有14种不同功效泥疗膏:适用于胃肠功能失调、肥胖、心绞痛、心肌梗塞、血脂高、血粘度高、血压高、痛风、糖尿病、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肝硬化、脂肪肝、抗疲乏、补元气、糖尿病、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人群。
酸碱平泥灸为什么这么神奇?
1、泥灸可拔出你身体里面的寒湿,毒素,可以快速渗透到皮下6-7cm,药性直达病灶,有效调理慢性病症;
2、泥灸中含有电气石粉、火山泥、益母草等60多种中草药成分;多种微量元素及硒元素,可以有效的防癌抗癌;
3、泥灸可代替抗生素消炎药,药性透皮吸收后可有效的消炎、杀菌、杀死癌细胞,百分百提高免疫力。
泥灸和艾灸的区别:
1.泥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2.泥灸具有针对性,也具有普遍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3.泥灸一般很快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4.泥灸的作用面积如大海宽广,艾灸相对只是一条河流
5.泥灸操作简单,易复制,艾灸操作复杂,难复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1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