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5%到10%的成年人有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为腹痛和腹泻、便秘,或者腹泻和便秘交替发作。轻度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常可以过相当正常的生活,但如果症状更明显,可能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严重恶化。
肠内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表明微生物失衡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对粪便微生物群的分析并没有显示出一致的变化。致病细菌属短螺旋菌属通常不存在于人类肠道菌群中,但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将这种细菌与肠易激综合征(IBS)联系起来,特别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并表明这种细菌隐藏在粘液层之下,可保护肠道表面免受粪便细菌的侵害。
为了检测短螺旋体,对粪便样本(通常用于研究肠道菌群)的分析是不够的。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家们分析了取自肠道的活检粘液中的细菌蛋白质。与大多数其他肠道细菌不同,短螺旋体与细胞直接接触,并覆盖细胞表面。
这项研究对62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3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的结肠组织样本进行了活检。在62名IBS患者中,有19人(31%)的肠道中发现了短螺旋体,但是在健康志愿者的样本中都没有发现这种细菌。短螺旋体在伴有腹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尤为常见。
研究设计的图形摘要
这项研究表明,这种细菌可能存在于大约三分之一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体内。“我们想看看这能否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我们也将调查短螺旋体能否以及如何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研究作者之一的MagnusSimren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治疗甚至治愈某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尤其是腹泻患者开辟了全新的机会。”
短螺旋体的定植与粘液屏障失效有关
在一项涉及用抗生素治疗短螺旋体的IBS患者的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员未能成功根除这种细菌。然而,如果短螺旋体和IBS症状之间的联系能在更广泛的研究中得到证实,那么其他抗生素疗法和益生菌也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方法。由于研究表明,这种细菌的患者肠道炎症类似于过敏反应,治疗过敏的药物或改变饮食可能是其他潜在的治疗选择。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计划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对此进行调查。
参考文献:
KarolinaSJabbar,BrendanDolan,LisbethEklund,CatharinaWising,AnnaErmund,?saJohansson,HansT?rnblom,MagnusSimren,GunnarCHansson.AssociationbetweenBrachyspiraandirritablebowelsyndromewithdiarrhoea.Gut,;gutjnl--DOI:10./gutjnl--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内容,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1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