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除了常规的血糖、血脂、血压检查,
下面的检查也是必做的:
血液检测
心血管病的“新型”危险评估指标越来越多,除了血糖、血脂、血压检测鉴别三高人群,以下四项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
简称hs-CR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s-CRP水平升高者发生急性脑梗的几率是正常健康人的2倍,发生心梗的几率是正常者的3倍。
同型半胱氨酸
简称HCY,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简称Lp-PLA2,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标,不受其他生物指标的影响,也为炎症、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佐证。
血流变
筛查血液粘滞、流动、细胞变形能力等性能,是高血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栓等疾病多因素参考指标之一。
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分为心血管检查和脑血管检查:心血管检查
心脏彩超:通过超声对心脏的结构、心脏的各个房间的大小、心脏瓣膜的情况以及血流情况做出评估的一种检测手段。
心脏核磁共振:
无创心脏核磁,无需借助造影剂即可实现对心脏的全套检查(无创全心冠脉MRA?+无创心脏形态MRI?+心脏跳动+无创心肌功能检查)。无电离辐射、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高清冠脉成像,可检测不易发觉的心脏部位早期病变。心电图可检测心肌电生理变化、分析图形,为诊断心肌埂塞、心律失常、心肌炎、心绞痛、束支传导阻滞、房室肥大、预激综合症、心包炎等各种心脏疾病提供准确的信息。脑血管检查
颈动脉超声:可查看颈动脉内膜是否有增厚、斑块、血管是否狭窄或闭塞
低剂量螺旋CT(头部):
可筛查脑肿瘤、脑萎缩、脑出血、脑梗塞等颅脑疾病。
头部核磁:
与CT相比,头部核磁无辐射,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图像更清晰,可检测不易发觉的脑部早期病变,如:脑梗塞、脑萎缩、脑肿瘤等病变。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定期检查,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合理膳食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尽量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多进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物,如芹菜、黑木耳、绿叶蔬菜等;
戒烟限酒
烟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建议戒烟;适当饮酒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帮助,但一定要限量,切不可贪杯;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能让心脏保持相对平稳的运行状态,建议通过“心跳次数达到减掉年龄”公式把握合适的运动量;
调节情绪
焦虑、过度疲劳或紧张状态能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如心肌梗塞、脑梗塞。
起床要慢
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早上,早上睁开眼睛后应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分钟后再床。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有效措施,
希望以上的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对你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1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