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循证医学专家唐金陵近期写了许多精彩文章。《精准医学——与那条命根子的DNA链》一文读后颇有感触,深受启发。
正当我国的“学术精英”和相关机构满怀希望并预测精准医学将为二者带来巨大的名与利,对前者实为名利双收之时,率先提“精准医学”的美国却悄然将其“精准医学的旗舰项目”更名为“我们所有人的研究项目”(AllofUSResearchProgram)。同时,美国政府从以精准医学为推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支撑经费砍掉18%(相当于60亿美元)。
唐教授发问:“不知还在琢磨精准医学深刻含义的人们会怎样想?也不知已在精准医学领域大干快上的人们怎么回应?”我想加问一句,以精准医学为名套用国家大量科研基金的人们如何收场?
医学面对两个巨大的系统复杂性,一是人体的系统复杂性,二是疾病的系统复杂性。大量疾病,尤其是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病因不明,没有单一明确因果关系的病因,而是心理——生物——社会(环境)互相作用的相关性疾病。
常识很重要,所以白岩松不惑之年悟出常识需要捍卫。我们之所以犯错误,甚至铸成大错,认真想一想,原因并不复杂,就是违背常识。如果我们捍卫常识,就不会跟风起浪,让奥巴马的一个“精准医学”说法,在中国造出这么大的动静。
依据常识,结论早已明确。追求精准医疗,由精准诊断,进而实现精准治疗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与追求。但面对人体与疾病两个系统复杂性,我们能做的是局部尽可能把医疗服务做的“精准”,而在宏观和全局上难以精准,也不可能精准。
心血管医生今天有些已不随身佩戴听诊器。实际上,通过听诊这种几无成本的手段,可精准判断是否心脏瓣膜病。有了超声心动图技术,更是如虎添翼,对很多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做的相当精准,从而指导治疗。
经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或房室结双径路为基础的房室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从诊断、明确机制到定位消融靶点,都相对十分精准,所以成功率极高,不会低于95%,复发率很低,对大多数患者一次手术,告别疾病,获得的是医学上少有的根治。因为这两种快速心律失常机制明确,手术针对靶点可精确定位,手术流程清晰。
而把同样技术用于心房颤动消融,历经近20年,成功率60%-70%,“成功的手术”复发率30%或更高。无法精准!为什么?因为心房颤动的机制不明,老年人与年青人的心房颤动可能从机制上根本不是一个病。消融手术的靶点是一片,不是一点,难以精准。不同手术团队的手术方式也不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手术成败标准模糊不清,术后还需吃3个月治疗心律失常药物。
精准医学最热的三个领域,第一是癌症,第二个是心血管,第三个是基因筛查、基因算命。在癌症与心血管领域,研究表明,给个人服药,会有55人获益,30人无明显效果,15人会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另有研究表明,为预防卒中/心肌梗死的强化降压治疗,对名患者,95人无效,其中相当数量患者有严重副作用。
自奥巴马喊了一声“精准医疗”后,心血管领域研究一无所获,反给医商联手做药物基因多态性筛查,诱导患者自费买很贵的药物,而放弃医保支付的药物。癌症的靶向治疗也收效甚微,很多患者的癌症找不到靶向,即使找到,极高的医疗成本,获益并不显著。基因筛查算命更加不靠谱,这种根本不成熟,不能解决干预方案,既泛又滥的一大本基因筛查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对医生和患者都如同一本天书。每本筛查报告中大都列有癌症、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这些常见多发病,实际上,至少在目前,认真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适度体检,发现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时适当干预和控制,尤其抓住对多种、甚至所有慢病有共同危险的烟草与肥胖加以控制,可获取一石多鸟的效果。比花大价钱,做那些只能误导或务虚不务实、花钱不获益还徒增焦虑抑郁情绪去基因算命实在的多,实惠的多。
唐金陵发人深醒地质疑:这条握着我们命根子的DNA链真的会握着我们所有命运吗?包括疾病、康复和长寿“那条藏着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密码的DNA链太神奇了,我们甚至将之奉为神明!”
由于人自身能力的局限,人类也许会相信神明。但常识更有可能是对的。(唐金陵教授也重视常识判断!)集体背离常识导致人类集体盲从,于是出现了盲目基因筛查算命等乱象,给许多“医商”带来巨大经济回报。
不义之财是不能赚的!骗了不义之财,我相信一定有回报。人民会觉醒!不再上当!人类为“精准医学”“基因算命”的这场闹剧与狂欢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唐金陵教授文最后发问,也是我十分想问的:“狂欢之后,谁来收拾这一地鸡毛?!”
相关文章链接:
胡大一:对轰轰烈烈的“精准医学”“运动”下场及时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jbwh/1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