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题“粪菌移植体系的整体整合医学思考”;
作者:张发明,龙楚彦,李 潘;
年2月发表于第29卷;
杂志特邀撰稿
粪菌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最有效手段,已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fcile)感染等多种菌群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探索性研究,并被认为是近年的突破性医学进展。然而,这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体系。如果假设该体系健全,而且假设FMT最终被证明可以用来有效治疗特定状态(或特定类型)的难治性肠道感染、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癫痫病、肝病、肿瘤合并的肠道疾病、糖尿病合并的神经病变以及自闭症合并的过敏症等(统称肠道菌群相关性疾病),那么,这在医疗技术类型和学科分类构架中又如何定位FMT呢?更重要的是,在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实施之后的1年中,获得异地救治的患者数量远远不足实际需求的数量,关键的困难不是FMT的本身价值,而是很多医生还不相信FMT,甚至无法理解FMT。要促进FMT体系的认知和应用,利用整体整合医学(也称整合医学)概念可能是重要的出路。在作者近期发表的关于FMT体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从FMT概念的认识方式、FMT的技术整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进行如下综述和讨论。
1.人类FMT的应用:从阴阳平衡到内稳态平衡
FMT始于中国古代至少已有年。实际上,粪便入药的历史可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间。这也体现医学发展的历程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和自我更新的基本特点。作者按当今FMT的本质概念,就粪便入药的文献按以下标准考证:(1)用人的粪便来源物质给人治病;(2)给药途径是入消化道;(3)不混含其他可能严重影响菌群存活的炮制方法或推测明显干扰疗效的配伍(即推测以存活功能菌群发挥疗效);(4)文字记载的方法、适应证、疗效可鉴。同时,通过对中国古文献及印度等传统医学文献考证,发现东晋时期(公元—年间)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满足以上条件,详实记载了多种方剂、方法、治疗疾病及其疗效。之后的大量中医学书籍,如明代《本草纲目》、近代《重订通俗伤寒论》等都不断更新其用法、治疗疾病状态及效果评估。
中医学判断需要用FMT治病,包括后来选择儿童作为供体,主要是依据阴阳平衡理论做出治疗选择。而在现代医学中,自TheodorEscherich于年从肠病患者粪便中发现致病的大肠杆菌开始,恐惧细菌的影响就越来越深,这或许是西方在近几十年才将FMT用于临床的关键原因。
美国的Eiseman等于年报道,FMT有效治疗了4例严重伪膜性肠炎患者,这曾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FMT记录。然而,在之后的二十年间,没引起人们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百癣夏塔热片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xcyy/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