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如何诊治29条核心推荐必读

刘军连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28/9118609.html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病,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写了《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一起来学习一下共识推荐意见。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

共识意见1:IBS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共识意见2: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仅25%的IBS医院就诊。

共识意见3:女性IBS患病率略高于男性;IBS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年龄为18~59岁)更为常见,老年人(年龄≥60岁)的IBS患病率有所下降。

共识意见4: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与IBS的亚型无关;肠道感染是中国人群患IBS的危险因素。

共识意见5:IBS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共识意见6: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肠-脑互动异常。

共识意见7:内脏高敏感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在IB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共识意见8: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但不同IBS亚型患者的胃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

共识意见9: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参与部分IBS的发病。

共识意见10:IBS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表现,急性和慢性应激均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

共识意见11:肠道微生态失衡在IB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诊断

共识意见12:IBS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其并非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

共识意见13:警报征象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夜间排便、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非刻意体重减轻、结直肠癌和IBD家族史。

共识意见14:IBS亚型诊断应基于患者排便异常时的主要粪便性状,分为IBS-D、IBS-C、IBS-M和IBS-U4种亚型。

共识意见15:IBS与其他功能性肠病、功能性排便障碍存在转换、重叠,应基于主要症状群作出鉴别诊断。

共识意见16:IBS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GERD等重叠,诊断IBS时应全面了解消化道症状。

共识意见17:IBS的严重程度与肠道症状、肠道外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有关,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估。

四、治疗

共识意见18:IBS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需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

共识意见19:在IBS诊疗实践中,应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

共识意见20: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因素,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对改善IBS症状有益。

共识意见21:心理认知和行为学指导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心理治疗对部分IBS患者有效,但仅限于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实施。

共识意见22:解痉剂可改善IBS症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

共识意见23:止泻剂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症状。

共识意见24: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可改善非IBS-C患者的总体症状,以及腹胀、腹泻症状。

共识意见25:渗透性泻剂可提高IBS-C患者的排便频率,改善粪便性状。

共识意见26:促分泌剂可改善IBS-C便秘症状,其中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同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

共识意见27:益生菌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效。

共识意见28:中医药对改善IBS症状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

共识意见29: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用于IBS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年40卷12期,-.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编辑

beartwo

授权转载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beartwo

梅斯医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xcyy/12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