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如果你依然提不起精神上班,那么恭喜你患上了“节后综合症”。#上完20天班又是小长假##社畜已经在静候劳动节了#等表明广大打工人内心真实想法的话题相继登上热搜,但现实是打卡上班的日子还得继续。
如何度过五一前漫长的20天?本文影视产业观察就为大家整理了多档国外综艺,并提供了几种治愈节后综合症的方法。
方法一:在全国观众面前辞职
答对几道问题就能拿到一年工资,当着全国观众的面,硬气地向老板辞职,你相信吗?英国Channel4针对上班族推出益智答题节目《星期一综合症》,让这一畅想成为现实。
节目的现场观众来自各行各业,年薪从到英镑不等,每人事先随机抽取一个数字编号。在谈话互动环节,主持人AlanCarr就会实现一部分选手在赛前表达的愿望,带给他们惊喜。
进入正式环节,主持人和特邀嘉宾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选出两个数字,对应的观众进行1V1答题。问题答案为一个百分数,比如百分之多少的人会用约了医生当借口撒谎请假、百分之多少的人中彩票以后还继续工作等,更接近者胜出。
胜者进入决赛,输家得到安慰奖——每周一的工资翻三倍。三轮过后,三位晋级者将公开年薪,而不论谁胜出,都将拿到最高者的年薪。
最后一轮,选手们成为转盘上的人体指针被主持人旋转,当指针指向周一时,需要回答问题,答对再转一次,答错则直接淘汰。
最终获胜者将在全场倒数下进行最具仪式感的辞职,发送手机里写好的辞职信,拿到一年年薪,开启一年的自由时间。《星期一综合症》直击上班族的痛点,通过简单的答题、趣味的互动、丰厚的奖励,引发全民狂欢。
方法二:辞职创业,自己当老板
对朝九晚五的生活产生厌倦,认为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辞职创业成为了一部分职场人的选择。而这一人生转变的开端,要从向老板说出“我不干了”开始。
来自DiscoveryChannel的《我不干了》,将镜头对准6位创业者,用一年时间记录他们奔赴梦想的故事。有着10个孩子要抚养的两位父亲决定投身冷藏器事业;年幼儿子不幸夭折的家庭打算开烧烤店;丈夫背着妻子买下了一支足球队,两人将共同面对未知的挑战。对于他们来说,这次创业都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奔赴。
节目邀请三位知名企业家作为新手们提供创业经验和指导,一年之后,三人将评选出最具发展潜力的一家创业公司,并提供10万美元的资金赞助。
在创业的道路上,如果有行业大佬拉自己一把,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英国BBC3推出的《你就是老板》,旨在寻找新一代的商业精英。英国知名企业家RichardReed主导,他拿出万元来帮助有生意头脑和创业才能的人实现他们的梦想。
位创业者来到专属的人才市场,需要通过3轮考验,向Reed证明他们的想法如何商业化及如何盈利。在节目里,你可以看到这些年轻人的奇思妙想,比如专为懒人设计的野营装备、有机能量粥、“无辜的鸡”等。
Reed会对每个创业者进行评判,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即便没能成功入选,获得知名企业家亲自传授的商业哲学,也是不错的收获。节目最高收视率达到了37%,并为频道带来了大量35岁以上男性的新收视群体。
方法三:看看比你过得更惨的人吧
常言道,当你觉得自己过得很惨的时候,一定有人比你过得更惨。有这样一系列职场类节目堪称“比惨大会”,比如英国年推出的纪实类节目《我最辛苦》,就是试图找出到底谁的工作最辛苦。
节目每期召集三位普通人,比如香肠工厂监督员、园艺师、宾果秀主持人,他们原先都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辛苦,需要通过体验一天他人的工作来决出谁才是最辛苦的那个。
香肠工厂需要起早贪黑,流水线作业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挖土、修剪植物都很消耗体力,还躲不过日晒雨淋;宾果秀主持人面对全场的客户需要统筹全局,对心理素质要求很高。体验过后,三个人就工作环境、体力要求、心理要求三个维度相互打分,最高分者,将获得0英镑的奖励。
节目带领观众走进不同行业的真实工作状态,参赛者通过互换工作的体验,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更全面的认知,能够更好地继续今后的生活。
同样来自BBC的《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则是一场职场变形计。节目的主角是一群挥霍无度、负债累累,或待在家中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为了帮助他们改变人生状态,节目将其送去国外从事一项最艰难的工作。
比如在澳大利亚西海岸捕捞龙虾、在农场清理牛屎、在高层建筑擦玻璃等等,对于这些养尊处优的年轻人来说,这些称得上“最艰难的工作”。面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他们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坚持多久,是持续吸引观众的悬念。
《我最糟糕的工作》则借助过来人的经历,让年轻人对现在的生活产生信心。节目邀请各界名人分享他们在拥有名利之前为了生计从事过的工作,有人做过环卫工,有人做过博物馆、球场的工作人员,都曾是生活中不起眼的那一个。
成功人士走下神坛,以一个职场前辈的方式与观众对话,并基于自身经验给出工作建议。对于在岗位上迷茫的就业者以及即将面临职业规划的求职人群,节目都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方法四:看90后如何征服职场
既然“不上班是不可能的”,不妨看看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的90后,如何在职场中如何应对自如?
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无论如何要上班》,用时下流行的Vlog形式,记录90后的一日职场生活。出演者与嘉宾一同在演播室观察,并展开讨论。
节目选取的都是大众较为关心或是新颖的职业,比如参加过的《HeartSignal》的李奎彬目前是一名公务员,通过他的镜头向观众展示了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甚至连高层人士出席的重要会议也被记录其中。
91年的李珉苏在爱茉莉太平洋上班,公司采用弹性工作时间,只有10点-3点必须坐班。92年的李瑟娥集作家、出版社代表、教师三种职业于一体,是在家办公SOHO一族,有着超级自律的作息。
同龄人的职场让很多年轻观众从中找到共鸣,比如因为文件打印效果不好反复修改报告,领导没有最终拍板就离开公司,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等等。
《无论如何要上班》虽然在名字上特别反人类,但本质是希望观众透过别人的视角来缓解自身的焦虑倦怠,从年轻人的职场故事里得到启示与慰藉。节目于去年8月试播两期,今年3月2日转为正式编制。
方法五:逃避不可耻但有用
你也有过逃避工作的想法吗?连续十几天工作的时候,遭到客户投诉的时候,加班来不及吃饭胃痛的时候……但又因为必须要养家糊口,不得不直面压力。日本NHK推出的《逃避才是人生赢家》,旨在帮助上班族解决困境。
节目在一家真实的居酒屋中进行,主持人、法律专家和众多上班族共同观看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短剧,来探讨职场上的困境。在观看过程中,主持人随机采访上班族的感想,法律专家综合VCR和现场反应提出一系列建议。
比如“逃避职权骚扰”主题下,一位中年男性员工长期遭受上司的压迫,不仅要承担额外的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还每天遭受训斥,身体和精神上都出现了问题。对于这位当事人,节目给医院就诊,并请第三方鉴定索取工伤赔偿,成功帮助他摆困境。
节目名中看似负面的“逃避”一词,指的是逃离不合理的职场现状,勇敢向位高权重者说“不”。有时候思维方式的转换,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方法六:利用业余时间,追求美好生活
对于上班族而言,出行规划的实现并不一定要等双休或者节假日,充分利用工作日的空暇时间也能提升生活品质。
年,两位不堪工作压力的日本上班族创立了“极限上班协会”,鼓励人们充分利用起床到上班前的这段时间,安排料理课程、运动、爬山等各种活动,享受属于自我的生活。以此为原型,FujiTV推出了把规划业余时间办成了一场“极限挑战”的《极限上班》。
节目每期召集四位参赛者,他们需要在头一天下班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这段时间里,完成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且不能影响第二天的正常上班。
比如东京奥运会竞技大会的警卫人员,挑战完成四项运动后上班。他7点半下班后马上去打网球,9点半打高尔夫,凌晨1点半睡觉,4点起床练习柔道,6点半骑完马再去公司,成功完成挑战。
还有软件工程师从日本飞到中国台湾向女友求婚,再连夜飞回来;两位女同事一起去温泉旅馆过夜,一大早蹦极后再去上班……每个人提出的挑战都堪称“死亡行程”,节目最后,由演播室嘉宾评选出最优秀的挑战者,颁发奖励。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下班回到家根本就不想动,《极限上班》通过夸张的方式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理念,引导上班族捡回曾经的兴趣爱好,为生活增添乐趣。
希望上述案例能够对大家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所有节目我们都有详细的介绍资料和样片视频,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可以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xcyy/1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