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彤心飞传是由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医院心脏科刘彤张旭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AF),简称预激并AF,通常表现为快速心室率伴宽QRS波群。由于旁道不应期明显短于房室结(AVN),心房高频激动可优先通过前传旁道(AP)向心室快速传导。因此,预激并AF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室颤动(VF)以及心脏骤停的风险较高[1-3]。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预激并AF,需要紧急电复律。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可通过静脉输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减慢旁路前传造成的快速心室率,从而预防出现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
胺碘酮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既往用于预激合并AF的治疗,尤其是伴有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4]。然而,近些年随着静脉输注胺碘酮导致预激并AF患者心室率加快及VF报道的增多,引起临床医师对其疗效的担忧[5]。因此,最新的欧美指南/专家共识不再首选静脉胺碘酮治疗预激并AF[6]。
尼非卡兰是一种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高选择性阻断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不影响内向钠电流及钙电流或β-肾上腺素能活性[7]。尼非卡兰可延长心室与心房肌细胞有效不应期(ERP),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降低除颤阈值[8]。临床研究表明,尼非卡兰是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且安全的药物,特别是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9-11]。近期,尼非卡兰已被用于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及AF与房扑的心脏复律[12,13]。然而,尼非卡兰对预激合并AF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如何尚无研究证实。南昌大学二附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发表在刚刚上线的《JAHA》上[14]。
该研究纳入人群包括持续预激并AF患者(n=5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n=)及持续性AF患者(n=87)。研究发现,尼非卡兰可延长预激并AF患者最短R-R间期(±35延长至±44ms)、平均预激R-R间期(±49延长至±64ms)以及平均R-R间期(±53延长至±75ms)。此外,尼非卡兰可降低预激型QRS波群比例、心率,以及改善血压。51例预激并AF患者,尼非卡兰终止33例(65%)的AF。亚组分析显示,预激并AF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12名患者中,尼非卡兰能够发挥同样的疗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测,发现尼非卡兰显著延长旁道前传有效不应期及心房有效不应期,而对前传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无显著影响。同样在无旁道的持续性AF患者中,发现尼非卡兰未能明显降低该类患者心室率。所有患者中仅一例患者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
研究表明,尼非卡兰是一种治疗预激合并AF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药物。尼非卡兰能够延长旁道前传及心房有效不应期,且不降低房室结前向传导,从而减慢预激合并AF的心室率或终止AF。因此,静脉输注尼非卡兰可能是治疗预激并AF的合适药物,特别是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
图1.研究设计
图2.尼非卡兰对预激并AF电生理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表1.尼非卡兰对预激并AF电生理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图3.尼非卡兰对旁道前传的影响
图4.尼非卡兰对房室结及其它电生理参数的影响
图5.尼非卡兰对QTc的影响
该研究是第一项评估尼非卡兰对预激并AF患者临床疗效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主要发现尼非卡兰能够用于预激并AF的患者,显著延长预激R-R间期、改善心率和血压,并且对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样有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尼非卡兰主要不良作用是增加尖端扭转性室速风险。然而在本研究中,仅1名患者(0.3%)在尼非卡兰输注期间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由于较短的半衰期,尼非卡兰延长QT间期的作用可在停药1.5小时内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见文末)
编者后记预激合并房颤是临床中较为危险的情况,且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尤其在4年美国房颤指南公布后,明确将我国普遍应用的胺碘酮列为III类指征,推荐电复律、伊布利特以及普鲁卡因胺治疗。那同样作为III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的尼非卡兰在处理预激合并房颤时安全有效性如何?既往并无相关研究。刚刚发表的JAHA上的来自南昌大学二附院心内科的原创文章首次研究了尼非卡兰对于预激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安全性,其结果提示尼非卡兰对于预激合并房颤患者转复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研究中尤其观察了药物对于房室结和旁路的电生理作用,其延长旁路不应期,对房室结不应期无明显作用,避免对于房室结传导抑制导致的旁路传导增加,同时其延长QT间期的作用时间较短,可很快恢复,也是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可靠保障。
专家简介
刘彤,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教授,科研科科长,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心房颤动诊疗中心副主任,天津市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首批天津市医学津门英才。医学博士/博士后(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射频消融、心房颤动、肿瘤心脏病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科研管理分会青年委员,国际心电学会(ISE)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CardiovascularDiagnosisandTherapy》(SCI)编委,《FrontPhysiol》(SCI)编委,《CardiolResPract》(SCI)特刊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心血管病研究》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JACC、Stroke、CardiovascDiabetol、Heart、JAHA、CirculationAE、Europace、HeartRhythm等SCI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90余篇,总引用次数次。谷云飞,郑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分会青年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全国委员、海医会心脏重症委员会河南分会秘书、河南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射频消融学组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分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心律失常房颤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房颤中心联盟秘书,洛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秘书,《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医师在线》杂志编委,洛阳心脏网、循环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vzigi.com/xcyy/10022.html